大学科研的全球扩张
科学研究;知识生产;全球化;网络;国际合作;全球科研体系
作者简介:西蒙·马金森,牛津大学教育系教授,《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主编。牛津 OX2 6PY;文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北京 100084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促进了全球科研出版体系的发展。目前在大多数国家,该体系是科学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进行基于研究的创新的主要来源。借鉴爱思唯尔、科睿唯安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科研发表数据库,研究描述了近年来全球科研体系有四个显而易见的主要趋势:科研支出和发表总量快速增长;研究活跃国家数量上升;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和比例的增长;研究领先国家的多元化。对于全球科研体系的解释有以下四种不同理论视角:国家间竞争的“军备竞赛”,世界一流大学在竞争排名中构成的全球市场,网络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分析上述四种理论视角在解释全球科研体系发展上的优势和局限,提出全球科研体系既是一个扁平、开放和包容的开放网络,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嵌套在学科、大学和国家的权力关系中。
关 键 词:科学研究;知识生产;全球化;网络;国际合作;全球科研体系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跨学科教育模式下本科创新培养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704093)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伴随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不断加速和深入的信息、通讯和思想的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大学都被卷入一个不断扩展的全球知识生产网络。从投入上看,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国家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占国家全部研发经费的比例最高也不超过50%,其中最高为拉脱维亚的46.7%,英国、美国、韩国分别为23.7%、13.0%、8.5%,中国只有7.2%。[1]然而,高等学校在科研上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大学科研囊括了大多数基础研究,而且几乎所有的学术期刊都是在大学里主办,这些期刊的撰稿人也多是受大学聘用的科研人员。“毫无疑问,大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场所”。[2]“科学”作为一个场域由以下元素交错互动构成:研究人员和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大学、研究所、公司和政府实验室等机构;国家科研体系;全球科研体系。当今学科驱动的科研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纵横交错,大多数国家的科研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科研体系,且国家科研体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回应全球科研体系的发展。可以预见,全球科研体系将越来越占据科研发展的中心地位。但是,在进行国家科研政策制定和相关的学术讨论时,也有部分学科以高校和国家为主要媒介,尤其是当政府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时,人们仍然主要从“国家容器”(national container)内部思考,[3]这说明我们对全球科学体系的理解还不够充分。
本文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全球科研体系,并探讨以下问题:近20年来全球科研体系的主要变化趋势是什么?什么样的阐释框架能够充分解释这些趋势?在对现有的阐释框架进行分析,并认为其似乎都只能有限解释全球科研体系的变化发展及全球科研体系与国家科研体系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同时,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综合分析。
二、数据和方法
全球科研体系无法被直接观测,我们只能通过科研论文发表这种替代形式对其进行测量。有两个主要的英文科研发表的原始数据来源,分别由科睿唯安(Clavirate Analytics)的科学网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爱思唯尔(Elsevier)的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管理,其收录的英文期刊存在较大的重叠,[4]且二者中总有一个是全球大学排名的和科研排名的依据。[5]此外,本文还使用了经合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高等教育科研支出、研究人员/博士生数量等与全球科研体系相关的数据。[6]
必须承认,将科研论文发表数据作为全球科学发展的测量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数据库中收录的主要是英文期刊论文,非英文期刊论文和各类语言的学术著作大多被排除在外;同时,这两个数据库收录论文的学科主要涵盖了基础科学、以科学为基础的专业性学科(如工程、医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大部分人文学科和偏人文的社会科学被排除在外。这便产生了一种有特权的、阻止其他类型知识获得认可的全球知识类型。这种全球知识类型存在一些偏见:首先,是学科上的偏见,即偏向于采用全球通用语言的学科(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其次,是文献形式上的偏见,即偏向于期刊论文,不利于以著作为重要文献形式的社会科学和大多数人文学科;[7]再者,还有语言上的偏见,英语国家论文的收录比非英语国家更多,[8]在英语国家发表的论文中,即使是聚焦本土问题的社会科学或医学研究也很容易进入全球科研论文资源库,而以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或中文发表的论文,即便是关注全球性主题都不太容易进入全球科研资源库。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上一篇:教育部:全国高校总体按时开学开课,部分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如期开课